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-1.2同一天內經過時間|冀教版
教學內容 同一天內經過的時間 共 1課時 第1課時 課型 新授 課時目標 1.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同一天內完成某件事情的時間。
2.結合具體情境,經歷自主嘗試計算、交流同一天內經過的時間計算方法的過程。
3.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求經過實踐的問題,獲得成功的體驗。
教學重、難點 重點:正確計算經過的時間。
難點:理解“時刻”與“時間”的意義及區別。
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同一天內經過的時間 20 - 9 = 11(時)
結束時刻-開始時刻=中間時間 21:00-8:30=2小時30分 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、 新課導入 二、探究新知 三、 鞏固練習 四、 達標反饋 五、課堂小節 六、布置作業 師生談話:
1、媽媽(爸爸)每天幾點上班,幾點下班。
2、我們每天幾點上學,幾點放學。
根據談話內容,詢問學生有沒有算過媽媽(爸爸)一天工作幾個小時,我們在學校每天呆多長時間。
由此引出課題:
同一天內經過的時間 設計思路:從學生熟悉的事情和生活經驗入手,提出問題,引入課題,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具體目標。感受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。
課件出示超市情境圖, 1、提出問題一:這個超市周一到周五每天營業多長時間? 板書:
20 - 9 = 11(小時)
結束時刻-開始時刻=中間時間(或經過時間) 第三種方法如果學生想不到,教師介紹并講解。
(3)、區分得數11時與11:00的不同。
教師提出疑問:求出的結果11時與鐘表上的11時意義一樣嗎? 2、提出問題二:這個超市周六、周日每天營業多長時間? 板書:
21:00-8:30=2小時30分 重點關注半小時是如何計算的。(只要方法合理,計算正確就給予肯定)不明白的學生,老師給予見解。
3、出示試一試,解決開始和結束是幾時幾分的情況。
設計意圖: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,凸顯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,讓學生獨立思考、解答,交流不同方法,通過比較分析進行優化。在區分時刻和時間時,通過學生經歷交流同一天內經過的時間計算,輕松的突破難點,理解時間和時刻的不同含義。
教材第5頁“練一練” 交流時,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算法的機會,只要學生計算的正確,教師就給予鼓勵和表揚。
1、計算營業時間. 營業時間 早:8:00 晚:22:00 ( )小時 開放時間 上午:8:30~11:30 下午:2:00~5:00 ( )
小時 營業時間 開門時間:8:30 打烊時間:21:30 ( )小時 2、暑假里,小明一家到石家莊度假,全家上午11:25進入植物園,下午3:37從里面出來.小明一家在植物園游覽了多長時間? 3、同學們去郊游,路上用了1小時45分,上午8時到達目的地,他們幾點出發的? 這節課學了哪些內容,你還有哪些疑惑? 設計意圖:幫助學生理順知識,突出重點,突破難點,引導學生整理、復習、鞏固所學知識,深化理解。
1、填空 (1)
一場晚會從20:00開始,到22:00結束,晚會共進行了( )個小時。
(2)
一部電影15:15開始播放,16:55結束,電影共播放了( )小時( )分。
(3)
明明從家到學校要走28分中,學校13:30上課,他最遲應該( )時( )分從家出發。
2、判斷 (1)、從0時到7時,就是從夜里12時到下午7時。( )
(2)、從8:00到20:00經過了12小時。( )
(3)、小明從13:35開始午睡到15:30醒來,共睡了1小時5分。( ) 3、從廣州開往某地的火車,9時30分開車,15時30分到達,全程運行744千米,火車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? 答案:1、(1)2 (2)1小時40分 (3)13時2分 生答。
學生觀察營業時間表,說出這個超市的營業時間。
(1)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嘗試解答。
(2)、全班交流、討論解答方法,給學生充分介紹自己算法的機會。
方法1,1小時1小時的數:10時、11時、12時、13時……。
方法2,畫線段圖:
方法3,計算同一天中經過的時間,可以直接用結束的時刻減去開始的時刻。
學生交流討論,得出結果,求出的11時指的是11小時,鐘表上的11時是11點鐘。
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,然后交流做法,展示不同算法。
學生嘗試自己解答,全班交流,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。
方法一:1小時、1小時數出經過的時間。11時11分、12時11分、13時11分、14時11分、從14時11分到14時32分之間有21分,所以路上經過了共4小時21分。
方法二:結束的時刻-開始的時刻=中間時間 14:32 –10:11 =4小時21分 練一練第1題,讓學生理解郵箱上的開箱時間,弄清“間隔”的意思,再自己計算并填空。交流時,重點讓學生說一說(1)題是怎樣計算的。
第2題,讓學生了解對話信息,理解兩個問題的要求。先完成(2)題,提示學生根據第二班車發車的時刻計算。
第3題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,然后在獨立解答。
教后感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24時計時法的基礎上學習的,在教學活動中,充分利用學生以有的知識和經驗,突出重點,突破難點。教學問題一時,首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理解,自主計算并交流不同方法,使學生了解計算經過時間可以有不同的方法;
問題二,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,重點指導半時的計算。在解決問題時,不強調學生必須掌握哪種方法,根據自己情況選擇。在達標反饋時,還要注意如果是12時計時法,應該怎樣計算,指導學生可以轉化成24時計時法再計算,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計算。
相關推薦:
- [述職報告] 統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學情調研檢測試卷【參考答案】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21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4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22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5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8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18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16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26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13)
- [述職報告] 時間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