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-大樹有多高(16)-蘇教版
《大樹有多高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:
1、通過測量各種目標物影子長度的實踐活動,使學生主動探索掌握影子長度與目標物實際高度之間的比例關系,并能學以致用,解決大樹、旗桿、高樓等物體有多高的問題。
2、通過分組合作,培養學生動手動腦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。
3、通過活動,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,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,并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。
教學重點:引導學生探索發現“同一地點,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竿,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” 教學難點: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“大樹有多高”之類的實際問題。
教學準備:課前測量數據,多媒體課件。
教學過程設計:
一、 預習導學 1、 師:同學們,下面我們來看段小視頻。
2、 師:同學們,物體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? 3、 師:所形成的影子的長短是由什么決定的呢? (班班通出示圖片,學生觀察、交流、匯報。)
4、 師:那么物體的影子長度和物體的高度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呢?你們想知道嗎? 這節課,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。(板書課題)
二、 新課探究 1、 探究兩根長度相同的竿的影長。
(出示視頻)學生記錄數據。
師:通過同學的測量,同時同一地點測量兩根長度相同的竿,影長有什么關系? (生分析數據,匯報)
結論:同一時間,同一地點測量相同長度的竿,影長是相同的。
2、 探究兩根長度不同的竿的影長。
(出示視頻)學生記錄數據 師:通過測量,同時同一地點測量兩根長度不同的竿,影長有什么關系? (生分析數據,匯報)
結論:同一時間,同一地點測量不同長度的竿,影長是不相同的。
3、 探究竿長度與影長之間的關系。
(出示表格)
1號 2號 3號 4號 竿長/cm 影長/cm 竿長與影長的比值 要求:竹竿長與影長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。(小組合作完成)
觀察比較:比較每次求得的比值,你有什么發現? (思考,交流,匯報)
結論:在同一地點,同時測量不同長度的竿,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同的。
4、 驗證結論 師:剛才發現的結論正確么?如果是正確的,老師課前還準備了5號竿,同學們運用所發現的結論,計算一下5號竿的竿長。
(出示視頻,學生記錄數據,計算)
三、 當堂練習 1、 在上海中心大廈測得其影長為158米,同時測得一根竹竿的長為180厘米,影長為45cm,那么長海中心大廈的高為多少米? 2、早晨在校園里測得一棵梧桐樹的影長為37.5米,同時測得一根竹竿長2米,其影長為3米,這棵梧桐樹高( )米? 3、在學校的操場上,有一棵大樹和一根旗桿,若此時大樹的影長6 m,旗桿高4 m,影長5 m,求大樹的高度? 四、你知道么? 約公元前600年,泰勒斯從遙遠的希臘來到了埃及.在此之前,他已經到過很多東方國家,學習了各國的數學和天文知識.到埃及后,他學會了土地丈量的方法和規則.他學到的這些知識能夠幫助他解決這個千古難題嗎?他苦苦思索著.有一天,當他看到金字塔在陽光下的影子時,他突然想到辦法了.泰勒斯仔細地觀察著影子的變化,找出金字塔地面正方形的一邊的中點(這個點到邊的兩邊的距離相等),并作了標記.然后他筆直地站立在沙地上,并請人不斷測量他的影子的長度.當影子的長度和他的身高相等時,他立即跑過去測量金字塔影子的頂點到做標記的中點的距離.他稍做計算,就得出了這座金字塔的高度. 五、課堂總結
相關推薦:
- [述職報告] 統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學情調研檢測試卷【參考答案】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21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4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22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5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8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18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16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26)
- [述職報告]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-,第3課,,會動線條,▏人美版,(13)
- [述職報告] 大樹在唱歌(繪本故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