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書讀后感—地壇說
地壇說 史鐵生曾著有《我與地壇》一作。書中講述的是史鐵生在家旁邊地壇里的見聞,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及對人生中悲歡離合的深刻體會。
此刻,我想象著自己正推著那蒙上灰塵的,破舊的輪椅,鐵生靜靜地坐著,安詳地笑著,一起進入那神秘的地壇,傾聽它內心的訴說。
它說:“有時為了幸福,我們需要應心而生。” 事商者因為成功發財而滿心歡喜;
科研家因為有了屬于自己的科研成果而感到高興;
學生們因為成績優秀而幸福滿懷……這些幸福感都是建立在有成就感的基礎之上的。但是,成功過后,這種幸福感是否還會刻骨銘心?不。那不是真正的幸福,僅僅是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不可替代罷了。“所謂真正的幸福,顯然不是一種客觀的程序,而完全是源于心靈的感受”,是的,只有這樣,幸福感才不會由于順利而沖淡其魅力,不會由于圓滿而堵塞渴望,我們想象可以無限,我們的激情還有溫度,我們不會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只是遵從一套經濟規律,一種生理程序,一個物理時間。我們不能因為其他才幸福,而應該因為幸福才其他。當然,我們所說的“應心”,不只是應他心,更重要的是應己心。
要承認存在。
首先,我們應當承認世間萬物的存在。存在即是傳奇,不可被替代,除了自然選擇或自我消逝。這就像選拔賽一樣,參賽者眾多,但最終能站上亮麗舞臺的卻少之又少。我們能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存在著,則必有其意義,無論人類,動物,植物,非生物等都是如此。我們可以對他們示以喜歡或討厭,但是我們不能不予以尊重,尊重大概是處世的最低標準吧。
接著,身為學生的我們,亦或承擔工作,家庭,社會重任的人們,都應當尤其認同挫折與失敗的存在。沒有挫折,何談動力?沒有動力,何談發展?只要世界沒有發展到最巔峰的時期,挫折必將每時每刻與你我同行。當然,真正的巔峰時期是不可想象的,甚至可以說并不存在,故挫折是一個永恒的話題。承認風雨,就是承認雨后天晴,不畏失敗,就可彰顯你是強者。承認,則成功。
要懂感恩,會包容,善博愛。
“世界以痛吻我,我要報之以歌。”這是一個胸懷多么寬廣的人才能說出的話呀。好似一只火鳳凰,容盡世間百姓苦難,換得一片希望與光明,在希望中涅槃,在光明中重生。要學會包容,就像一汪清水,即使沾有污漬,也會容納其中,護住自身的清潔。愛自己,愛生活,愛世界,繼而擁有一個博愛與善良之心,這又何嘗不是幸福之源? 人需要有信念。
鐵生在他處于窘境之中祈禱一絲希望,在順逸中祈禱一股逆流寒風。他認為,人應當有信念,五味雜染,造就精彩人生。這使我想起了2012年,我去西藏旅行,深刻體會到了當地藏族人民的虔誠信仰,對美好命運的篤定。他們緘口默許:心外無佛,心即是佛。換做我們,無論是人生道路的哪個階段,也應當如此,相信世界會往好的方向發展,會和諧大同。內心不知不覺多了幾分堅強,幾分豁達,幾分向往。所以,要積極面對挑戰,用正能量支持自己,樹立信念的標桿,在它的引領下,嘗遍酸甜苦辣,人世悲歡。
地壇還說:要適當進行好運設計;要直面各種未知的神秘和恐懼;
要明白生與死的關系…… 說著說著,地壇流淚了,鐵生沉默了,我,動心了。
相關推薦:
- [述職報告] 《寫作力》讀后感
- [述職報告] 《玫瑰與教育》讀后感
- [述職報告] 《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學習綱要》讀后感2篇
- [述職報告] 雷雨讀后感
- [述職報告] 平凡世界讀后感
- [述職報告] 《擺渡人》讀后感心得體會
- [述職報告] 《最后一片葉子》讀后感_1
- [述職報告] 《平凡世界》讀后感
- [述職報告] 《孩子你慢慢來》讀后感材料
- [述職報告] 讓友情之花盡情綻放——《夏洛網》讀后感
- [述職報告] 好書